大部位名稱
小部位名稱
部位特色
煎炒
蒸煮
汆燙
燒烤
燉煮
燉湯
肩胛部
(從肩部至腿的區域)
梅花肉 肩胛部位的上半部,油花分布均勻,瘦肉中帶著適中的脂肪,味道香醇。因肌肉較多而富含鐵質。肉質稍有脆度、紋理較粗的瘦肉,調理前可先斷肉筋,口感較軟嫩。
松坂肉 豬脖子部分的肉,口感有嚼勁,又稱松坂肉
前腿肉 從豬前腿部位中切除小腱的肉塊。肉色較深、此部位運動量較大,脂肪量低,肉香味濃,口感有嚼勁。
小腱 由前腿部位分割出來包覆在腿骨外層的肌肉,運動量比前腿肉大,口感有嚼勁但比大腱柔嫩美味。
背脊部 僧帽肉
(二層肉、離緣肉)
從豬脖子到後背的這一塊,位在里肌肉前端的上蓋部約手掌般大小,是”長得像牛肉”的豬肉,口感柔和,含筋纖維易於咀嚼,軟嫩肉汁多,又稱二層肉,市場有肉販稱離緣肉。
小里肌
(腰內肉)
沿著脊椎骨內側,左右側各有一條的細長瘦肉,是脂肪較少的部位,肉質細嫩不適合久煮。幾乎沒有脂肪而味道清淡,肌肉纖維細小,肉質十分柔嫩。又稱腰內肉。
里肌肉 肩胛肉後方至腰部區域,覆蓋有豬隻特有香氣的濃厚脂肪,肉質相當平均,肉質柔嫩度僅次於腰內肉部位。
大部位名稱
小部位名稱
部位特色
煎炒
蒸煮
汆燙
燒烤
燉煮
燉湯
腹脇部 五花肉 由脂肪和瘦肉均衡一層層層組成的肥美比例,層次分明,油脂不膩,俗稱三層肉。
後腿 後腿肉 由大肉塊組成,充滿筋肉的瘦肉,整體幾乎無脂肪,肉質相當細緻柔嫩。
大腱 位在包覆下腿骨的肌肉,不含脂肪,屬活動量較大的部位,口感結實。
老鼠肉 因外型似老鼠而得名,正式名稱為外側後腿腿肉,肉質柔嫩易入口。
後腿心 又名和尚頭、後腿尖,肉質柔細脂肪少。
大部位名稱
小部位名稱
部位特色
煎炒
蒸煮
汆燙
燒烤
燉煮
燉湯
肩胛部 梅花排骨 取自肩胛部位屬於肉多的排骨,俗稱「梅花排骨」,也由於部份在於「排骨」的前部,老一輩人管叫「排骨頭」,也叫頭排。
帶骨蹄膀 又名德國豬腳;此部位適合燉煮,豬皮膠質入口即化,使瘦肉不易變柴,吃起來更嫩。
腹脇部 腩排 取自腹脅五花部位的小排。肉層比較厚,脂肪含量高,並帶有白色軟骨。適合用蒸煮、燒烤、紅燒和燉湯來烹調。整片不切即為肋排。
支骨 又稱賓仔骨含有鈣、磷、鐵、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份,有油脂較少特點,適合燉湯、熬粥等料理,特別適合熬稀飯給幼兒吃。
大部位名稱
小部位名稱
部位特色
煎炒
蒸煮
汆燙
燒烤
燉煮
燉湯
背脊部 里肌小排 形狀整齊的排骨,可用來紅燒、燒烤等。
龍骨 脊椎骨,骨多肉少,適合熬湯頭
戰斧豬排 大里肌沒有去骨,連著脊骨的帶骨豬排。
其他 豬肝連 位於橫隔膜兩側的筋肉。
後腿部 棒棒腿 該部份位於豬後腿,由腱子肉特別取出來的棒腿肉。屬於肉多帶跟骨頭,貌似棒棒糖,因此稱棒棒腿。
豬尾巴 豬肉部位中特別硬的部分。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